甘肅混凝土化糞池的原理:
最早的化糞池(septic tank)起源于19世紀的歐洲,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是將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糞便、紙屑、病原蟲等,懸浮物固體濃度為100~350mg/L,有機物濃度BOD5在100~400mg/L之間,其中懸浮性的有機物濃度BOD5為50~200mg/L)分格沉淀并對沉淀下來的污泥進行厭氧消化的小型污水處理構筑物,是一種利用沉淀和厭氧發酵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懸浮有機物的處理設施,屬于初級生活污水處理構筑物,起到避免市政污水管路發生阻塞、減少管道埋深和保護環境的作用。
建筑單體內的污水經小區污(廢)水管路以重力流或壓力流(建筑物地上污水為重力流,地下污水為壓力流)的方式排入化糞池,通過截留使污水中的大顆粒雜質不斷沉淀,經過12~24小時,可以去除生活污水中50%~60%的懸浮物。沉淀下來的污泥經過3個月以上的厭氧消化,污泥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穩定的無機物,使易腐敗的生污泥轉化為穩定的熟污泥(因為污泥結構的改變,污泥的含水率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再通過環衛吸糞車對熟化的污泥進行定期的清掏外運(填埋或用作肥料),保持化糞池的有效容積在合理范圍內。
甘肅混凝土化糞池有鋼筋混凝土、磚砌和玻璃鋼三種結構,鋼筋混凝土化糞池又有開挖式和沉井式兩種型式。有效容積為2、4、6、9、12、16、20、25、30、40、50、75、100m3,共十三種型號(沉井式只有6、12、20、30 m3四種),其中75、100 m3又有單池和并列雙池兩種。所有型號的化糞池均按有無地下水、頂面是否允許過車、有無覆土(75 m3、100 m3只按有覆土設計)等不同條件分別設計,以滿足不同工況的需要。